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实力派书法家张德林:尽显澄澈明净的禅意书写风(2)

时间:2015-02-02 09:19来源:99字画网作者:陈红丽点击:

形成自在清和、简约宁静的艺术风格

在张德林 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献之的《洛神赋》、陆柬之的《陆机文赋》、欧阳询的《九成宫》、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赵孟頫的《致民瞻十札》等名家字帖,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手札,以及《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碑刻拓本,累计有10多年每天临摹时间在10小时以上,打下了极为坚实的书法基础。他长期潜心研究禅学,将禅学理念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注重佛学思想和精神气质的真切表达,尽显澄澈明净的禅意书写风貌,形成自在清和、简约宁静的艺术风格。

张德林在《百荷堂随笔》中记述道:“余初学书法从唐楷入手,后遍临历代名家法帖,惟喜王羲之、王献之一脉行书。‘二王’诸手札,余每临必过百通。故今拟之不斤斤计较于小处,但求能与‘二王’神会也。余学书四十余载,虽篆、隶、楷、行、草五体皆涉,然于草书尤其大草为最爱。凡历代草书名迹,尽习之。惟于张旭、怀素、黄庭坚诸帖用功最勤。拟张旭帖以得其坚实、朴素、倔强之美,临怀素帖以得其圆劲、从容、飘逸、迅疾之美,习黄庭坚帖则能得其空灵、婀娜、遒劲之美也。余临摹宋四家手札颇为用功,故每临米芾书迹皆能得其要领,达到意领神会的艺术境界。近年来,余尤喜赵孟頫书,其《致民瞻十札》帖更是临之不愿释手。历来论其书者,众说不一,有谓其书具有媚俗相也,持是论者,殊非深识书也。余以为,赵孟頫乃承传‘二王’最杰出者,其书中和之美,致其极也。今拟是通《致民瞻十札》帖,虽用极生之皮纸,然余因临是帖久矣,有甚深之领悟,故写来畅意自如,似与赵孟頫对话交流也,真乃纸不碍笔,笔不碍手,手遂心也。”

张荣庆评价说,张德林学习书法非常认真和刻苦。对于他重点取法的字帖,都是用心临写许多遍,复取字帖上的单个字反复练,并加以变通。白天写,晚上练到深夜,乃是家常便饭。他坚持一种信念,即通过长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化和提升。张德林学书立足于继承传统,师法古贤,诸体皆能,“二王”一路行草是其长项。他的书法艺术技法熟练,风致清劲,流畅自然,雅而不俗。

曾来德表示:“张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孟頫的字立基,上追‘二王’笔意,并兼采黄庭坚字体的纵肆,参汉隶碑版的厚重宽博。其学习的脉络,不求一点一画的形似,而求气韵法理的贯通。近年来,他的书作颇有独特旨趣,摒弃繁华,一归平淡,颇有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佛家书法的趣味。当代学习传统书法者,每多泥古之辈,张德林由传统法帖而明古人法理,融合自我心性,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艺术格调,实属难能可贵。他的书作线条苍古,下笔有屋漏痕、印泥之妙,用墨尤见精神,结字于古法之中,亦每有新意,其书风已相当成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副主任周祥林表示,张德林最擅长行书和草书。在行书中,他对毛笔的控制力发挥到极佳的状态,已达到得心应手的艺术境界。魏晋人特有的隽永、闲适、优雅与从容,便从他的每根线条、每个字中表现出来。张德林写草书最为过瘾,那精致奔放的线条、自由自在的组合、参差错落的结构、张驰有度的节奏,令人赏心悦目。他充分发挥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能力,将东晋“二王”父子,唐代孙过庭、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渭的草书,或笔法或结体或章法有选择地加以融合,从而形成几种外表具有明显差异的草书样式,或偏向于晋人,或偏向于唐人,或是黄庭坚、祝允明、徐渭的结合体,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营造的书法样式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效果,以表达不同的心境与情绪。其中,张德林最为得意的是那洋洋洒洒的“满构图”大草。这种草书,看上去颇有几分惊心动魄。

中国国家画院课题组学术助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分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金成表示,张德林曾经在滁州琅琊寺深居简出,每日与晨钟暮鼓、经卷禅音相伴,过着闻香品茗、闭目遐思的生活。在寺院的禅修经历,对他心境的澄澈和书法上的领悟至关重要。张德林创作的禅意书法,很难让观赏者看出其作品出自何碑何帖,但似乎又包罗所有汉魏碑版的风骨和“二王”书风的法理。细细品读,似乎又能从他作品中寻找到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和弘一法师在书艺上的相似之处。张德林学习于右任,就是学习他将行草书线条的韵味与碑刻书法的雄强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这种结合既能表现书法线条的张力,又不会显得呆板,可以将书法线条的节奏与韵味充分展示出来。学习弘一法师则不仅是从外在形式上领悟,更重要的是字外功夫的培养。张德林深知,对弘一法师书法的学习不是简单临摹书法作品就能领悟其精髓,还要有着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体验。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通晓弘一法师书法艺术风貌的来历,不是表面上书写的简洁纯净即可,而是在内心深处已经了无尘埃,是在不执着、不妄念的状态下才能书写出来的作品。先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升华到无法,是历代书法大家成长历程的普遍规律。张德林的书法创作在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的转变后,正在完成从有法升华到无法的蜕变。

著名书法评论家傅德锋表示,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禅意书法一直令我心动而神往,面对其作品有一种“一切动乱到此为止”的安详静谧之感,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北宋黄庭坚的书法也富有禅意,但他表现的是另外一番境界,犹如手持长枪大戟纵横驰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这一静一动,尽管艺术感觉不同,但内在的意蕴却有共通之处。张德林书法对以上两者进行了巧妙的取舍与融合。前几年,他的书法以黄庭坚一路大草和魏晋风格的小楷为主。其草书神采飞扬,点画精到,气势磅礴,很富有艺术感染力;小楷静穆平和而不显板滞,字里行间蕴含着很多细微的变化。无论是大幅作品还是小品,都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充分表达,而不追求外在形式上惊世骇俗。近几年,他越来越注重书法的含蓄和内敛,逐渐舍弃那些过于张扬外露的因素,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黄庭坚、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艺术大师书法中那些含蓄和内敛的因素有机融合,尽显线条凝练而不浮滑,点画精到而富于变化,章法浑融而不显板滞,气韵古雅而耐人品读。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