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书画新闻 > 正文

著名剧作家、书法家钱法成:传承千古家训

时间:2019-10-24 17:59来源:99字画网作者:翰庐点击:

本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钱法成生于1932年,浙江嵊县人。著名剧作家、书法家,吴越钱氏第35世后裔,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剧协理事、浙江省文化厅厅长。与魏峨合作创作了越剧《胭脂》、绍剧《于谦》。其创作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大义夫人》获全国“飞天奖”一等奖。

钱氏家族,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我们熟知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均出自这个家族。此外,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据考证他们均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后嗣。

近日,本报专访了著名剧作家、书法家,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吴越钱氏第35世后裔钱法成,听他讲述《钱氏家训》及自己的家风故事。

问:近代以来,钱氏家族出的人才遍布于世界各地,横跨各界各领域。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是不是可以追溯至钱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

钱法成:钱武肃王割据统治江浙一带后,其管理多有明智可取之处,这为钱王家训的世代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钱王始终主张,江浙是中原政权的一部分,他让子子孙孙都记住,要顺势中原,不搞独立,江浙因此免于战乱;另一方面,他努力建设一方,保境安民修筑海塘,到日本、朝鲜和南洋,积极开展外贸,大兴通商,让老百姓富起来。

当时五代十国,有国家写信来,“我们已经独立,已经称王了,你也称王”,钱王说这个主张就等于把我放到火堆上烤,所以他不称王;还有看相的说,如果把西湖填了做皇宫,吴越国的基业可以一千年,钱王就告诉他,世上没有一千年的朝代,西湖不能填。

还有明智的一点,就是钱王约束自己的王室子孙,要他们读书。他很重视家族的读书问题。

钱王自己很勤勉,睡觉不用枕头,用个圆的木头,保持警醒,不让自己睡得很死很沉。床前搬一块板,上面撒个灰,想到要做什么事情就随时在上面记下来。他对子孙要求也高,子孙遵照他的嘱咐,把三样东西准备好:第一,做好全国人的户口簿,即花名册;第二,做好军队战士的花名册;第三,登记好库里面存的钱。这三样东西,交给了北宋开国的皇帝赵匡胤,实现了和平统一。

钱王对当时整个局势的贡献,使得江南很完整,没有被破坏。从宋朝开始,明、清,历代皇帝都把唐朝给钱镠的《金书铁券》借去看,并模仿《金书铁券》奖励自己的功臣,同时历代的主政者也对钱氏家族较为照顾,钱氏后来出了比较多的人才,不少人是文官、文学家或是学者。

问:作为钱氏第35世后裔,您觉得《钱氏家训》对家族的开枝散叶、不断发展壮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钱法成:《钱氏家训》是钱氏后人根据钱王遗训整理补充而来。结合今天的形势,把它分成了四个部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这样就把古老的家训和今天的社会联系起来了。

家训的文字简短好记,现在临安每次钱王的祭祀活动,都有人来表演钱氏家训。听说有好几个小学的小学生都会背,这样来宣传钱氏家训,大家容易接受。

钱氏后裔中还有很多热心的人,看到有其他后人不遵照家训做事,不遵照社会公德来做事,就会写信去提醒他,批评他。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勉励的风气。也正因为这样,钱王祭祀活动多了一个文化传承的内容,多了一个道德教育的内容。

问:您觉得《钱氏家训》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钱法成: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是钱王的后代”。虽是农民之家,但淳朴的家风还是传了下来。

重读书的家训也一直传承了下来。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个,我是老大,解放前读了师范,老二刚解放就到苏联留学,老三解放后参加了公安,老四是妹妹,她从小做童养媳出去,后来家里把她赎回来叫她上医科大学。

读书对一个人很重要。读书明理,不但有知识,而且懂道理。妹妹做了童养媳以后,就不太有机会读书了,所以三兄弟一有能力就把她赎回来,送她去读书。

这个在家训里面有,“子孙虽愚,诗书需读”,笨的人要读书,聪明的人也要读书,所以钱氏后裔出的读书人比较多。

对国家的责任感也影响着我们。我的父母曾倾尽家里所有财务,挑了一担银元,捐给国家买飞机大炮。父母的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我们,让我们觉得作为钱王的后裔,在关键时候应该做得更好。

问:平时您对子女是如何教育的呢?

钱法成:我有两个儿子。我一直支持他们参加钱镠研究活动和祭祖仪式,让他们感受钱氏家族和家风。同时,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们。1979年开始,我担任了浙江省厅一级的领导,好几十年,我对自己的言行一直特别注意。

比如单位几次给我分配房子,我都拒绝了。我想着在老地方住着就好,机会让给人家。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住在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里,当时有个外省的教授来看我,一连讲了3个“不相信”,不相信我这个级别怎么住这么小的地方。其实房子什么的都是小事情,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到老了都不断地学习、工作,才是大事情。

我的大儿子,做了20多年的中层领导。我就教育他,得失机遇、职务升迁要看得淡,做人做事要干净,这种大的方面一定要注意,如果这方面出事的话,那是害了自己和家人一辈子。现在大儿子也退了,受我影响学学字、学学画。

问:您长期在领导岗位,同时又是剧作家、书法家,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为官从政和修身做人的心得?

钱法成:我在单位时,有三个原则:一是开会讲短话。领导讲话翻来覆去讲,大家容易疲劳。我讲话可能讲得很轻,但你听得慎重一点,很可能这个讲话有批评的,你自己领会。我一般不发脾气。

二是在位期间戒烟。我抽烟抽了几十年,当领导以后开始戒烟。领导抽烟,就有人送烟。我干脆就把烟戒了,别人也送不进来了。

三是在位期间不创作。最近我写了一个剧叫《两袖清风》,但在担任省文化厅厅长期间,我明确表示不写戏,要写得等退下来。当领导的时候推出一个戏很容易,像文化厅厅长要推出一个戏下面都愿意,甚至都不用自己写,只需挂个名,人家来写,就是所谓的合作。

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两袖清风》讲的什么故事?

钱法成:1961年,因工作任务我写过一个名为《于谦》的剧本。当时主要写的是他如何英勇抗战的事迹。但也是从那部戏开始,我真正了解到于谦的生平和为人。他从小就有三个特点,一是不怕鬼、不信邪,二是年少有为是个神童,三是个性正直、刚烈。我想他之所以不怕鬼,也是因为心中充满正气吧。为官以后,他勤廉为民,曾在河南、山西做两省巡抚长达19年,爱民敬民,让人敬佩,《两袖清风》写的就是这19年间的事情。

于谦还写过一首《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时太监王振开始掌权。每逢朝会期间,晋见王振的人都会送东西。而于谦从不。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甩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于谦就是这样一个正气凛然的人。

问:您怎么看现在的八项规定?

钱法成:这个太好了!

当领导其实是一个高危的职务。如果当官当得耳根子软了,就很容易被“攻陷”。不过我们那个年代的送礼风、吃喝风还没这样,送礼还是少数。我不喝酒,有送烟的,我就把烟戒掉了。而且我们那个年代,有时公家吃饭都自己掏钱,只有招待外宾是公家出钱。到后来演变成一些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我感觉是接受不了这种现象,所以不正之风一定要纠正。

记得60年前,我们去北京出演《十五贯》,在国务院紫光阁吃过一次午餐,印象非常深刻,那是跟周总理一起吃的。当时因为是进京演出,有两百多人开一个会,中午吃饭每人发6只锅贴,周总理也参加了,搪瓷盘子里面也是6只锅贴。

问: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有的家国情怀,您认为,家风建设对于我们政风、党风、社风、民风有什么意义?

钱法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有家国情怀。党风、党纪、党的教育、道德教育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提炼出来的,所以它们有相通的地方。

家风、家规中,除了封建落后的糟粕要剔除以外,其他好的都可以吸收。比方说有些家风、家规里面,过去有些富贵贫贱的传统观念、封建意识要去掉,但是好的东西,比如规矩意识、修身用权,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跟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等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提倡好的家风,实际上也是我们党的传统、党的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一些家族有光荣的历史,有好的家风的话,对他本人也增加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比如孔子家族的人,就会时刻联想,2500多年前,孔夫子是怎么教育子子孙孙的。所以我觉得一些有名的家族,他们的后代自己能感觉到多一种责任、多一种约束,又能够把自己祖宗的传统美德和提升社会的道德素养联系起来,是非常有好处的。(钱琼飞 陈丽莎)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