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国学论道 > 正文

孔子 尚武的文人

时间:2012-11-09 12:04来源:99字画网作者:嫣然点击: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大变革的岁月,小国林立演进到大国争霸,战乱不绝。有战争就必然重视“武”力,毕竟需要以血肉之躯来对抗。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特点除了诸国争霸,还有百家争鸣,担任过鲁国代理宰相的孔丘,正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儒家代表。后世往往以貌取人,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认为这位“老夫子”只是以文见长,然而细考古籍却发现孔子不仅习武、讲兵,而且擅长举重与射箭。其实细想也不奇怪,如果孔子只有文才,没有武力,何以体面地活在那个尚武的时代? 孔子像 孔子像   

孔子力大无穷,尤其擅长举重,这与其家世也是有着必然的关系。孔子出身在武术世家,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士。当年,晋、曹、鲁等诸侯联军攻偪阳,偪阳守军开城门却暗置悬门,诱攻城者部分入城後再放下悬门,企图围而歼之。关键时刻,鲁军的叔梁纥力挺双臂,举起上千斤重的悬门,救出了众武士。孔子父亲的臂力遗传给了孔子,《列子》卷八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吕氏春秋.慎大》也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如此看来,孔子当时若能从军,说不定也会留下一段举鼎佳话,以武传世。   

孔子不仅身强体壮,而且善于射击。《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足见其射术之高明。孔子甚至可以当射箭教练。“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同样出自《礼记》的这段话,显示出孔子的理论水平也是不低的。本纪中也曾记载了孔子这位教育家办学时的“六艺”顺序是“礼、乐、射、御、书、数”,把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单兵训练课目“射”、“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文武不偏废的教育思想,对培养后人的尚武精神不无启发。   

春秋时期,士大夫和全体“国人”(即自由民)尚武是传统,儒家也不例外。那时国君大都亲自领兵到第一线,像春秋头强晋国的惠公在战场上当过俘虏,鄢陵大战时楚王临阵还被敌箭射瞎了一只眼,这同封建社会中后期只知“龙驭深宫”、足不出京的多数帝王真是有天壤之别!读《左传》、《国语》,可看到贵族及其子弟都以从军为义务、当兵为荣耀,士族阶层从小要受军训。至于称作“野人”的奴隶无当兵资格,反而是被视为下贱的体现。   自汉朝以后,禁兵之法日益峻密,民间习武愈受控制。迂腐的宋代理学家更倡言“主静”,以射、御为“粗下人事”,中国儒生从此大都是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尚武精神的失落,使汉族政权在游牧民族进攻下长期陷入被动挨打的窘境,近代中华又备受外国列强欺凌。后来有人把民族精神积弱的罪责归咎于儒家,从历史长河看未免有些偏颇。那个一向主张文武不偏废的儒家鼻祖孔子若在曲阜的地下有知,恐怕也会大呼冤枉吧!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