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 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象征,自古就有品行刚毅、富贵吉祥、政通人和的寓意。《中国吉祥符》一书共收录286幅吉祥符图,其中由牡丹构成的吉祥符占了20 幅。由牡丹组成的各种花纹图案,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用品、衣物服饰、窗花剪纸等。牡丹剪纸在鲁西南和豫东北一带广泛用于婚房和迎新年的 习俗,在为新人准备被褥时必定有一床牡丹龙凤图案的大红被子。
魏武双精品牡丹画
将牡丹花与动植物相组合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寓意,是牡丹绘画、 插花,陶瓷、服饰中常有的民俗表现,也称之为“彩头”。如牡丹与猫、蝶同图,称作“富贵毫奎”,与羊同图意为“富贵吉祥”,与马同图寓意“马上富贵”。牡 丹与莲花、鱼组合期望“连年有余”或“富贵有余”。鹭鸳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古代科举时常把牡丹、莲花和鹭鸳绣 在一起寓意“仕途高升”。婚嫁时多喜欢石榴、牡丹、蝙蝠的结合,寓意“富贵多子”,白头翁与牡丹组合象征代长寿富贵”和“白头偕老”。
牡丹和玉兰一起寓意“玉堂富贵”,与海棠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跟万年青一起,寓意 “富贵万年”。牡丹与芙蓉同图,称作“荣华富贵”,与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牡 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瓶插牡丹寓意“富贵平安”,与铜钱搭配寓意“富贵在前”(富贵就在眼前)。
明清时期民间把牡丹运往广州销售,俗称“下广”,花农出发之前,常祈求花仙保佑“花 开适时,人财两旺”,如果一帆风顺,花农们还会祭拜花神答谢。相传中秋节是牡丹的生日, 清代福申所辑的《但俗集》载“《花谱》:牡丹,中秋生日,移栽必旺。”古时每逢中秋节,洛阳等地百姓都要上供烧香、搭台唱戏、供奉花神,还要吃牡丹糕,喝 牡丹汤,用清水为 牡丹植株洗浴。这种习惯体现了求福祛灾、趋吉避凶的民俗特征。
人们对于牡丹的钟情还表在歌曲和其他文艺形式上。青海、宁夏等地的“花儿”民歌中,牡 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卉,不仅牡丹花,包括牡丹的根、牡丹的种植方法及生存场所等都被咏 唱,当地把“花儿会”的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
湖北、贵州土家族,云南白族以及甘肃、宁夏、青海少数民族庭院内,都种不同种类数量 的牡丹花,用来象征吉祥富贵。云南西北纳西族群众列出的神树中就包括牡丹,代表富贵,用 于节庆和庭院,经常在婚嫁的时候把牡丹装饰在门嵋上,寓意吉祥、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