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起源佛教的供花,《南史》卷四十四“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 茎,欲花不萎”。以后插花却慢慢地从佛事中分脱出来,用于摆设欣赏,并在社会上逐渐流行 起来。唐宋期间,牡丹文化甚浓。牡丹的插花艺术进入了旺盛时期。
牡丹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牡丹插花在我国传统插花中应用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民间插花,始于汉代盛于唐代的宫廷插花,以及用 于佛教礼仪或禅室的佛事用花。
民间插花历史悠久,自唐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普及,插花、挂画、 点香、品茗在宋 代被称为“生活四艺”,说明插花已深深地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牡丹因其 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之美,在中国民间传统意识中常作为富贵、吉样、幸福的象征,因 此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正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所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此花单指牡丹。明清时期,注重将花材寓意应用于插花之中,在选用花 材时强调“材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盛行将牡丹与其他花材组合以表达美好的愿望。除了玉堂富贵之外,还有牡丹与苹果组合以取“富贵平安”之意;牡丹与寿 石组合取意“富贵寿考”; 与柏树、林芝或长春花相组合取意“富贵长寿牡丹图”;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
富贵吉祥牡丹图, 特别受到推崇,常用于宫廷插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盛会, 有严格的程序和豪华的排场,充分显示出皇家豪门的权势、富贵与威严。罗鱿在我国最早的插 花专著《花九锡》中说:“重顶幢(障风)、金错刀(剪截)、甘泉(漫)、玉缸(贮)、雕文台座(安 置)、画图、翻曲、美醋(欣赏)、新诗(咏)。”〔52]将牡丹宫廷插花的九个程序名日“九锡”,视 为至高无上、不容擅动的庄严仪式,就像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件器物一样。 宫廷插花对花材之搭配十分考究,花材搭配,常以花材品格高下以定取舍。罗虫L认为与牡丹相 配的花材,“须兰、蕙、梅、莲辈乃可披襟”;“若芙蓉、跳踢、望仙、山木、野草,直唯阿耳气 根本不适合做配材。牡丹也常用于佛事用花,体现佛教的庄严与光明,表达空寂、绝尘、无我、纯净、慈悲的 境界。如唐代卢楞逛绘《六尊者图》中,绘一罗汉旁,置一竹制花几,上有花缸,插大小两朵 牡丹,花色纯白清洁,于寂然中体悟禅意。
精品牡丹画专场:http://www.99zihua.com/gallery-22-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