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魏武双先生印象记-非凡的气韵 大家的风范

时间:2010-10-02 18:01来源:99字画网作者:嫣然点击:

魏武双精品书画专场(接受定制):http://www.99zihua.com/brand-27.html

初秋时节的一天上午,我慕名走进北京琉璃厂西街99字画网签约的当代著名画家魏武双先生的工作室。望着墙壁上那一幅幅精美的国画作品,伴着一 缕缕茶香,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对话。坐在我面前的他,身着一套笔挺的西装,那张充满风韵的国字型的脸上,嵌着一双乌黑闪亮的慧眼。谈起他的画作,魏先生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如数家珍。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艺术功力,着实令人赞叹不已,也令我感慨万端。

\"画家魏武双\"
本站编辑与魏武双先生

我们彼此间对话的切人点就从“笔墨”谈起。魏先生思索片刻, 便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历,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关于“笔墨” 的问题。他感慨地说:绘画是视觉艺术,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就中国绘画“笔墨”而言,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人画都崇尚笔墨,但也没有摆脱梅,兰,竹,菊。中国传统笔墨纸砚,造就 了中国几千年独特的绘画诗篇,出现世界公认的中国的绘画大师。 唐代的诗人、画家王维,在中国青绿山水、浅降山水、金碧山水的基 础上创造性的画出了水墨山水,强化水墨、笔墨在中国画的作用, 并提出:“画道中,水墨为上”,但也没有离开以表现山水这一客体。 “笔墨”的登峰造极,不代表你不去表现什么?泼上几笔墨色,就视为画,就单一的讲形式,我看不可取。有好的剧本,也得有好的演员,有好的词曲,也得有好的歌唱家,笔墨的表现要对准对象,从中国古代文化现象看哲学、玄学、禅学都与笔墨有极深的渊源,让世界承认是不能急的,要潜移默化,口服心服。 魏先生接着感慨万端地说:谈现代艺术,谈文人画,谈新文人画,谈水墨。他说:百花齐放是好现象,外国的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莫奈、高更。中国的齐白石、范曾、昊冠中等,都有自己的面貌,代表着自己作品艺术语言,没有“笔墨”不行,但一味追求“笔墨”,玩弄“笔墨”,也是偏激。但是,在艺术市场的冲击下,也不能撇 开“笔墨”,去迎合市场,真正检验市场的是艺术……

在谈及绘画的型似与神似的问题时,魏先生强调:绘画是造型艺术,基本要素是点、线、面。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应该让人知道是什 么,艺术本身需要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怡情传神。绘画的形似 与神似两者间在绘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魏先生进一步强调指出:追溯绘画的源头,当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走出深林,在岩壁上留下的野牛图案,是人类从不知发现有知,从单一变为富足,从粗狂升华文明。然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 个带有形似与神似的美图,我们便鲜为人知的追逐着形似与神似 的这种绘画文明的开始。

说到这里,魏武双先生更是动情地说:在中国几千年绘画发展的历史中,院体画派和文人画派占主体。而文人士大夫探讨文人画的 “怡逸”、‘雅化”在发展中把传统的“古典诗词。与“书法“、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等相互渗透柔和。产生了文人画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风格,这时的文人画占了主体,强调个人抒发情感。书法入笔的绘画形式,其表现特点:清高、刚毅、气节、不屈不烧、不求仕途、自娱自乐。在他们笔下多见梅、兰、竹、菊。以精神、笔法、墨法、 章法入画,求神采而得意忘形。明代董其昌在画理论上提出“以草字奇字之法为之”,确立了文人画写意艺术笔墨的“抽象美”的灵魂。然而,“气的生动”是中国画“六法”之首。更是把中国绘画的“神 似”推向了极致。这种追求精神、任性张扬、自我超越、不求形似的 文人画家占了主流并影响至今。赵孟顺、董其昌、郑板桥、八大山 人、石涛、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都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 画”绘画名家。 那么,绘画的‘\'神似”和绘画的“形似”到底哪个重要呢?魏先生 强调指出:绘画的“神似”尤为重要,绘画的“形似”也不能忽略,形神兼备应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在绘画界有人提出“新文人画”一词, 这种界定就要好好斟酌,真正完善旧“文人画”没有完善的一些东西。就必须既有坚实的绘画功力和造型能力,还要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完全追求形式(油画也好、国画也好,注重表现似是而非、不知所然。不知画的是什么,这叫画家吗?相反。艺术要给人美的享受,真实的照搬生活那也不叫艺术。 所以,绘画的形似与神似是我们所崇尚的……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