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红色太行”全国山水画展览中,一幅题为《太行系列——壁立》的国画山水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幅作品不论在立意、构图和技法技巧方面都很出色,终评获奖并在大厅的首位展出。
后来见到了该画作者赵金鸰,同时又看到他创作的一大批均为表现太行山村雪景的水墨画作品。尺幅虽然不大,但作品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表达方式的确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画家以扎实的传统绘画基本功为依托,又把强烈的感情色彩融入特有的审美意趣之中,充分体现出画家的灵性与才情。可以说,他是一个以现代意识与情感来驾驭传统技法的画家。
赵金鸰颇具艺术天分,早在他念中学时就有几十幅美术作品发表于省、地报刊,尔后潜心于美术创作,迄今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美术作品数以千计,创作出版长篇连环画二十种,年画七种,大量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仅在全国获奖已达二十余次。他的创作以国画为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摄影、文学等均有涉猎,这无疑为他在艺术上的突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
近年来,赵金鸰不甘于因循守旧,以创新为己追求,致力寻找一条有自家面目的艺术之路。经反复筛选之后,他把选材的目光聚焦在太行山村之雪景上。但是古往今来的中国画家,画山者众多,画太行山者亦不少,画太行山村者也绝非仅有,然而把题材完全定格在太行之雪村这无疑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小小的夹缝中,这等勇气实在令人赞叹!在古今画坛上,以表现雪景的山水画并不少见,如范宽、马远、曹知白等,他们都是表现雪景的大家。赵金鸰深知,如一味地模仿和承袭前人的技法技巧,无疑是条“死胡同”,作为商品画尚可,但想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绝不可能。所以,为打造自己的风格,他遍览和研究古今画家的有关作品,努力避免有意甚至无意的“撞车”,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全身心地去探求自己的绘画语言。
选择难度颇大的这一题材,需要勇气和力量。赵金鸰知难而进,虽屡不中意却矢志不渝,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过程中逐步找到了艺术感觉,并如火山喷发般一口气创作了几百幅《雪村》系列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辛勤探索的艺术轨迹:初期的作品有体现版画味道的《薄雾》、《岁月如歌》;有借鉴装饰画风的《冬韵》、《悠悠岁月》、《层层叠叠上山来》等,其中《晨曲》中为了凸显雪后日出的意境,他把红日表现的硕大、抢眼,颇具诗情,《冬天里的歌》则把晨露以淡墨线条画出,又点缀了几只小鸟犹如五线谱音符一样别有情趣;有水墨淋漓的《山村夜话》、《无垠》、《律动》;有借用肌理效果来丰富表现手段的《融》、《冬云》、《素裹》、《村头》、《祖祖辈辈》;有构图饱满充满张力的《铺玉》、《混沌初分》、《动静》;亦有空灵飘逸的《雪野》、《雾里山村有无中》等可谓匠心独运,异彩纷呈。通过以上作品看出了画家呕心沥血的努力,画作之艺术个性已露端倪。
一个成功的画家均有自家风貌。当炼就一身传统硬功之后,在风格上寻到真正的“自我”便至关重要。而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学识与修养的积累,是综合素质的结晶,也是画家由渐悟到顿悟的过程,赵金鸰就是一个在不断否定自我中逐渐找到自我的人。他以生活与技艺的长期积累为根基,创作出了颇具艺术个性的《雪村》系列作品,刚刚面世便被画界同仁所看重和藏家青睐,实在情理之中。
我赞赏赵金鸰的勤奋与执着,赞赏他图新求异的精神,我相信,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定会营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艺术天地。
我寄大望于他。(作者系著名山水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原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