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怎样画国画竹子

时间:2013-01-17 14:25来源:99字画网作者:墨韵点击:

安徽美协何华贤三尺斗方《清影摇风》

竹子是历代文人雅士歌颂赞美的对象,尽管竹子没有牡丹那么富贵,没有兰花那么艳丽;没有月季那么纯雅,也没有茉莉那么清香。但她有她独特的亭亭之美、挺拔之美、盎然之美,这也就成为历代众多画家所青睐和追宠的原由,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雪花飘落的寒冬,它总是傲然伫立,碧绿常青,生机勃勃。 怎样画国画竹子很简单,就由竹竿和叶子组成,但要画得洒脱自如,着实要下一番苦工夫。

(一)画竿的方法

竹竿挺拔坚韧,不宜用柔软的笔,硬毫或兼毫便于表现。根据竿的粗细选择笔的大小,大笔画粗干,小笔画细枝和枝梢。 画竿 一般笔顺从根向梢,由下至上,若枝竿倒悬下垂,则由上至下,握笔略侧稍逆,一节一节地画上去,画竿时笔酣墨饱,近枝叶处逐渐轻虚下来,为生枝布叶留下余地,每笔起止有明显的顿挫,象股骨、肱骨那样,两头略粗,中间较细,又如同书法中的“一”字那样,起止处稍事强调。一根竹竿的上下各节墨色应统一,从根到梢一气呵成,笔中水墨含蓄稍多一些为宜,以免画一节蘸一次墨,浓淡干湿难以控制。水墨过多,臃肿漫漶;过少则又干枯涩滞。墨太浓黑,看不出墨色层次,无法表现竹竿的立体感,且与浓叶层次混同;太淡又觉虚幻无力,似在雾中,与枝节脱节,故而竹竿的墨色多在中间灰调中变化,比枝叶淡些为妥。先蘸灰色墨,笔尖再蘸些较深的墨,一笔下去,左深右淡,竹竿的立体效果立即时显现出来。 竹竿的节距 靠根部较短,愈往上愈长。节距不等长,更不能颠倒,否则违反生长规律。 一根竹竿从根到梢,粗细变化不大,即使没有变化以无妨。 细竹嫩竿 节间不可断脱,可不画节,只要有顿挫就可以。更细的小枝以可一笔画到底,不生节也是可以的。画细枝时不必计较墨色。 作粗大竿 时,若毛笔不够大,多采用复笔的方法,就是一节用两笔,第一笔同前;第二笔把带浓墨的笔尖转向右同第一笔平行画上去,合在一起,即是中间亮两边深的圆而粗的竹竿。还有一些人用排笔、底纹笔和扁平毛刷画粗竿,工具不同,方法一样。

(二)画节的方法

画竹节常见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八”字式,有些象“冠”字的头那样用笔连贯起来,古谱称“蜻蜓眼”或“鸟看腹”,依形取名。这种方法表示视点低于竹节,竹竿似有向内倾倒的感觉。另一种格式是“乙”字式,或“心”字式,其实就是颠倒的“冠”字头形,旧谱称“银钩”,表示视点高于竹节,竹竿有向画面前倾倒的感觉。各节之间的空隙不宜太大,视竹竿的粗细审度距离,给下一步嵌进节巴留个恰当的空隙。节巴的墨色比竿要浓,趁竿未全干时进行,用笔爽利洒脱,强调顿挫,如同写草书一般。

(三)画笋的方法

画笋有两种方法:1. 细长嫩笋,笔尖墨比笔肚稍深些,自上而下,一笔画出,再以深墨添补笋尖和左右箨尖。2. 同样淡墨蘸深墨,自上而下左右交搭画出,用笔与结构结合,笋尖与箨尖略重,后补加之,再画箨壳条纹。

(四)画枝的方法

竹竿细长,线条更强调刚健秀拔,速度较快,表现出用笔的力度。 竹枝为互生状态,一般竹节并生两枝,另一节在方向相反处生枝,左右交错,旧谱有“安枝分左右,不许一边就”的说法。细竿小枝多不画节,可以简略,线条起止要有顿挫,连接处即为关节,若拘于小节便会琐屑。 至于枝与叶的关系如何处理,先画枝还是先画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叶多,先画叶后补枝,叶少,先画枝后补叶。竿、枝梢的墨色比叶应该淡一些,枝与叶的交搭应有一定角度,不宜完全一致,也不宜角度太大。

(五)画竹叶的方法

竹叶是画竹的重点所在,一幅作品的水平主要从竹叶上反映出来,许多人常年练习画竹,其实多半把时间放在画竹叶上面。画竹叶又叫“撇”竹叶,“撇”是借用书法术语,顾名思义,每片叶子如同写字的“撇”法那样,下笔两头轻中间重,一笔撇下去便是一片叶子,干脆利落,下笔成形,不可改动。要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稍迟则钝厚,不锐利也”。 单片叶子下些功夫撇得很熟练是不太难的,问题在于叶的组合,几片叶子凑在一些,符合美的法则,很好看,又符合生长规律,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认真临摹研究一些画谱和范本,领会要领,反复练习。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