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馆藏文物寿命的诸多因素中 , 温、湿度是首要因素。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影响文物材质 的耐久性 , 而且会加速一些不利因素对文物材质的破坏作用。如库房温度高于保管临界点 38 ℃时 , 纤维因水分散失而收缩使藏品出现变色、发脆、强度下降等现象。特别是书画作品变化最为严重 , 有起 翘、卷曲、干裂等现象。库房温度低会缓解对文物材质的各种不利因素 , 但不是越低越好。因纸张藏品纤维中的“水 ”不会在低温失去平衡 , 而获得较理想的强度。温度的过高 过低都会导致其内部结构的破坏 , 而加速藏品的老化。
还有一种自然界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极大的影响 , 那就是空气。霉菌是专性好气菌 , 仅在空气或有 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 它们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呼吸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如对书画进行隔氧 , 微生物也无法生存。
二、光线对书画藏晶的影晌 博物馆展厅和文物库房中的采光 , 通常用三种光源——日光灯、白炽灯 和射灯。书画藏品在光的直接照射下 , 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光线对书画的影响有三方面 : 其 一 ,光辐射热 ; 其二 , 光氧化 ; 其三 , 光能的破坏作用。、
①光具有能量 , 当其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效应。可见光与红外线热效应大 , 称为热射线。光辐射热 对棉、纸等植物纤维素材料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 使藏品局部温度升高 , 湿度下降 , 使纤维素聚合度降低 , 机械强度下降。从而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材 料弹性减弱、变脆 , 书画中的纸张变黄、颜料变色、粉化剥落等。
②聚合物在含氧环境中, 受到光的作用会产生光氧化反应, 而引起聚合物的断链纸张中的纤维素发生 光氧化反应时, 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 使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字迹、颜料等在光氧化作用下也会产生褪色现象。
③光可分为三类 : 其一 , 可见光;其二 , 为红外线;其三 , 为紫外线。而紫外线对书画的破坏力 最强。
可见光中阳光含多种波长和不同的辐射能 , 其中紫外光的能量较高 , 阳光照在纸上 , 纤维发生氧化 反应而变色 , 光照下纤维 会发生光分解 , 光氧化和光水解等化学反应 , 导致其纤维强度下降 , 纸质文物应对光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人工照明的 灯具亦同样对纸张有破坏性。如用静电机、照相机等 , 由于经过照度很大的白炽灯、石英灯、弧光灯照射 , 会使纤维素机械强度下降。我们平常用来照明的白 炽灯、日光灯也对纸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 因为它们通电后能发出紫外线 , 特别是日光灯它的瓦数越大 , 放射出的紫外线就越多 , 对书画纸张的 破坏就越大。
三、有害气体对书画藏晶的影响
有氧存在 , 并有光照的情况下纤维质地会发生氧化作用 , 而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亚硫酸有漂白 作用 , 对书画中颜料和字迹均能使之退色。又因亚硫酸是极不稳定的化合物 , 当吸收空气中的氧后 , 会生成较 稳定的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 , 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 尤其是在较高温度时。在书画中 , 硫酸生 成后会长久地存留在纸中 , 随着时间的推移硫酸越积越多 , 纸张的酸度越来越高。当纤维有硫酸存在时会加速水解速度 , 使纤维素全度降低、强度下降到零 , 而导致纸张碎裂成粉末。还有二氧化氮、氯气等都会导致纤维素内部结构的破坏而加速藏品的老化。
环境条件的控制与防治:环境因素与温湿度、氧气、 PH 、光线等都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 系 , 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调节这些环境因素 , 可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 , 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一、控制库房的温湿度 , 画库的温度控制在 15-18 ℃ , 相对湿度控制在 50一 65%, 并在空气调节器中加活性炭过滤层。空气调节装置能使库房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流动速度符合一定 的要求 , 达到文物保护环境条件理想设备。也可以采用密闭、通风、降湿等方法控制与调节库房的温湿度, 有效过 滤污染物 , 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防光措施 , 防止或减少光对书画的破坏作用 , 防止阳光直射和紫外线进入库房内 , 将阳光隔绝 墙外或在库房玻璃上涂刷紫外线吸收剂 , 在库房中用钨丝灯炮, 不使用日光灯 , 尽量减少书画被拍照次数。
三、正确选择书画库房的地址防止有害气体与灰尘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