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古韵元气弥漫幽香,是先人留给我们物质、精神的双重财富。由于古今美术家对中国画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今的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怎样学习国画?首先应该临摹画得比较好的国画,再进行写生,然后画速写和默写,最后进行创作。
学书要转益多师,融会贯通,就会进入创作状态,形成一定的风格面貌,学习国画亦是如此。
那种无始无终无法预知的茫然的临摹和创作似乎都是“无意义的冲动”。我感到虚空和落寞,在书法上要不要建立一种信仰,寻找一种归宿?它们是什么,在哪里?面对一串散漫而无目标的足迹,我发现自己像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累了倦了,应该回家了。
传统浩如烟海,每个人接受的都只是 沧海一粟,只是一个局部,在国画的学习中所谓的“吃透”传统,从数量来看是不可能的。从质量上看,艺术反对克隆,反对惟妙惟肖,也是不必要的。如果要说“吃透”恐怕还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发现传统阐释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发展传统。这里面无论是发现还是阐释,都是主观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在经历了从临摹到创作之后,已经具备一定的传统创作功底,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时学习的重点应当从手的提高转移到心的升华,着力于建树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追求,在名家书法乃至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字遗存中去寻找发现,去阐释去表现,使临摹行为从一种求知活动变为培养、发现和实现自我的工夫。这样的学习国画的方法就是从创作到临摹。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