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书画常识 > 正文

清代画价的形成

时间:2013-01-09 15:35来源:99字画网作者:墨韵点击:

郑板桥为什么要将其书画作品定在“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的价位上?清代书画市场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据《清内务府档案》载顺治十五、十六、十七年间购明人画作价格资料,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张宏达小八尺聚宝盆山水《旭日东升》

一、艺术品价格可以精确计算和比较。清代内务府可以将字画定价一直计算到银几钱,如戴进《夏景山水轴》7钱,林良的《芦雁轴》为 3两5钱,表明随着书画市场的成熟,书画价格也日益精确化。绘画市场的计价精确性也影响到宫廷向民间收购字画时的定价。

二、绘画时尚对画价有极大影响。清朝初年,继续元、明发展之余绪,文人画日益成为画坛主流。其中尤以“四王”画派因受皇室扶植,成为正统派。

三、画家之特长对画价也有影响。同一画家所擅长的画种往往价格最高,其他则较低。如明画家商喜擅长人物画,其次山水画,至于国画花鸟则不是他的长处。

四、画幅面积对画价影响突出。以商喜的山水画为例,取各种画幅的最高价排列:《子陵雪景轴》25两,《山水人物小横披》12两,《山水扇面轴》5两。按面积,这几幅画大致形成了10:5:2的比例关系,与画价的25:12:5的比例关系是一致的。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