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名作欣赏 > 正文

高仿书画为什么这样疯狂

时间:2013-01-24 14:51来源:99字画网作者:墨韵点击:

据了解,当前院校书画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确实艰难,特别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不但不愿意去做一名书画教师,又当不了大书画家,字画又很难卖出一个好价钱来,有一位刚毕业的书画专业学生,就选中了这个行业而且一旦从事这个行业就是3年,现在车子房子都买了,成为了中等富裕家庭。假如在百度上你输入“高防书画”,你就可以看到相关的资讯有四十万条之多。如此看来,“高仿书画”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在民间的艺术市场如此,但是在官方也然,2008年4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20幅元、明、清古画和10款清朝官窑瓷器的仿制品,虽然价格不菲,却销售火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高仿书画,为什么会这样疯狂

首先要肯定的是,它是名家书画的再次显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名人书画现在都价值不菲,动辄几千上万元,这远远超过了普通市民阶层的收入水平。而‘高仿书画’造价低廉、仿真度高,因此成为不少送礼者和购买者的首选。‘高仿书画’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市场,丰厚的利润背后隐藏着一条衔接各个环节的利益链。所以在第四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上,还提出了高仿作品的重大作用是传播艺术文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画,挂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潮流。

其次是书画鉴定证书泛滥成灾。一件艺术品以仿真的身份出现,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时候,它却以真迹的身份出现,就算被识破了,拍卖方也跟着起哄,说自己也是被别人骗了。前天和一个艺术家在聊天的时候,他无意之中说到北京有出售书画鉴定证书,1000元一个,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证书上还印有国家文物总局字样的章。事实上,国家文物总局并不对社会及个人出具某艺术作品真伪的鉴定证书。但是如此也足以骗过很多人的眼睛。

再次,字画收藏热的升温。近年来,随着字画收藏热的升温,北京等文玩集散地,出现了不少退休专家学者成立的“书画鉴定工作室”,纷纷打出“故宫、国家博物馆国家级研究员”的招牌。甚至有些个别鉴定机构,你出的钱少可能告诉你是假的,而出钱多就可能开出真迹鉴定证书。而一件作品,即使由多位权威专家鉴定为真迹,画家本人一句“我没画过”就让作品失去了价值。赝品横行,卖家和专家们都想出了妙招:出具“权威”的鉴定证书。既“安慰”了买家,又多一条生财之道。关于专家因收费问题随意鉴定书画真假而致使收藏者遭受损失的事时有发生,专家鉴定备受质疑。经历一些“走眼”、“打眼”事件之后,很多文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都蒙受损失,造成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诚信缺失。

最后是因为其中的暴利,当艺术品变成商品,也就和那些日常用品一样,鱼龙混杂,有些高仿作品经过几个鉴定专家的手,加上一番权威专家身份的鉴定言论,有可能就变成真迹了。

例如国画大师石鲁的作品由于赝品、高仿品太多,所以很难在国际级的艺术舞台上见到。甚至很多书法家和画家的赝品居然被收进了由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导致了很多海内外艺术界人士对中国画的否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仿书画”不仅对国画界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也损害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在这过程中,谁赚了钱,就是那些打着艺术的幌子,把高仿当作真迹出售的人。所谓“假到真时真也假”,在艺术界和收藏界中,有多少人受到蒙骗却全然不知,你看天价的《研山铭》和《砥柱铭》,多少质疑的声音,但是始终有专家出来辩解,一句话,就是要把假的东西确定为真的,再进一步提升到国宝的地位上去。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