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嘶马图》
《嘶马图》简介
徐悲鸿《嘶马图》此幅是多次用于绘画教材的《嘶马图》第二稿,为荣宝斋资料室旧藏品,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上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为当时徐悲鸿画给国民党将领袁承三的一幅传世代表作品。时间是在1935年11月前后,当时袁承三陪同李济深在香港。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画的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藉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一?二八"事变爆发,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中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振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画的立马,从1995年至2004年,从79万元到136万元不等,而此件见诸于记载的《嘶马图》则是影响二代人的作品,在历史价值上要远超过在拍卖行里的立马图。2004年6月广州嘉德拍卖会上的一匹马以187万元的价格拍出,足见他的马也是不断增值,而此马则是代表他的画马水平的代表作,在画史的地位,两者却不可同日而语。先后在中国、韩国办过展览,并在《韩中建交纪念――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出版第103页。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